朋友们,魔幻现实主义这词儿,以前我总觉得是拉美作家喝多了吹牛逼,直到我开始认真看A股。
你说,逛菜市场的大妈都知道货比三家,专挑那些菜叶鲜亮、价格公道的下手,怎么一到了股市,一群穿着西装、顶着各种“分析师”头衔的精英,偏偏对打骨折的硬通货视而不见,疯了一样去抢那些镶着金边但里面可能包着一坨翔的盲盒?
这事儿就发生在我们眼皮子底下。
比如有家银行,管着两万亿的富人资产,市净率被打到只有0.65倍,这意味着你花六毛五就能买到它一块钱的净资产,折扣力度堪比超市临期酸奶,还是贴了黄色标签都没人要的那种。而隔壁卖酱油的,估值高到让你怀疑人生,仿佛那酱油不是用来蘸饺子的,是用来发射火箭的。
更骚的操作是,市场的钱,那些加了杠杆的“聪明钱”,还在嗷嗷叫着冲进那些市盈盈率上百倍的“元宇宙养猪”、“量子算命”之类的玄学概念股。两融余额天天新高,但真正流向这些低估值板块的资金,少得可怜,占比连两成都不到。
翻译成人话就是,赌场里的赌徒们,嫌德州扑克来钱太慢,都跑去玩俄罗斯轮盘了,还是六个弹孔里塞了五颗子弹的那种,图的就是一个心跳。
但世界不是只有赌徒,还有一群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老狐狸。
你看外资,嘴上说着“看不懂、不理解”,身体却诚实得很。挪威主权基金,就是那个富到流油的国家养老金,跟个闷声发大财的扫地僧一样,连续十几个礼拜,吭哧吭哧买了十几亿的龙源电力,恨不得把“绿色能源是我亲爹”的灯牌直接焊死在自己的持仓脑门上。QFII那帮人更直接,九月份净买入低估值蓝筹的金额环比直接翻倍,一边摇头晃脑说“现在的年轻人啊,太浮躁”,一边偷偷把筹码从故事会搬到老板电器、泸州老窖的仓库里。
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矛盾:一边是实打实的业绩和资产,被当成旧时代的痰盂,人人嫌弃;另一边是虚无缥缈的故事和预期,被捧成新世界的圣杯,万人追捧。
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在作祟?
很简单,当下的市场,已经不是一个价值发现机器,而是一个情绪放大器。
一家公司财报好,股价低,就像一个浑身肌肉块的猛男,体检报告全绿,六块腹肌嘎嘎硬,结果相亲市场上没人要。为啥?因为姑娘们都迷上了隔壁那个画着烟熏妆、天天在朋友圈发哲学语录和45度角自拍的Tony老师。猛男提供的是过日子的安全感,Tony老师提供的是“哇,你好懂我”的情绪价值。
不好意思,现在的股市,就是个大型的情绪价值派对。
你去看那些被打骨折的“冤种”公司。老板电器,上半年营收增长8.3%,手里攥着一大把数字厨电的专利,结果动态市盈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三成,便宜得跟白送一样。发改委刚把它拉进什么“数字厨房创新示范”的名单里,国家的退税红包都揣兜里了,股价呢,还在七年前的地板上躺平,姿势都没换过。
这叫什么?这就叫“能干的不如会说的”。你辛辛苦苦在厨房里搞研发、造产品,搞得一身油烟味,结果不如人家站在PPT前讲一个“万物互联智能厨房”的故事性感。
银行更惨。平安银行的私行客户资产规模都冲破两万亿了,这是什么概念?就是中国最有钱的那一拨人的钱,都在它那里。它给的股息率超过5%,比你买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高出整整两个点。这相当于银行自己印了高息理财产品,追着你屁股后面说“大哥,求求你买点吧”,市场却冷冷地回了一句:“你很好,但我们不合适,我配不上你。”
这事儿魔幻不?你辛辛苦苦上班赚钱,公司财报亮瞎眼,结果股价趴在地上装死狗。隔壁那家只会画饼吹牛逼的公司,股价天天坐火箭。你说这上哪说理去?
这背后的利益博弈,扒开了看,其实就是一场关于“效率”和“想象力”的战争。
平台和游资,他们要的是什么?是波动性,是换手率,是故事。一个故事能让股价在一天内上蹿下跳20%,这才能产生交易,才能收到佣金,才能让资金在快速轮动中实现所谓的“快种快收”。而那些低估值的白马股,一年到头股价可能就动个10%,跟心电图拉直线了似的,券商看着都犯困。
公司呢?讲故事的公司,管理层通过股权激励,能在股价高位套现,财富自由。他们有极强的动力去维护这个故事,哪怕基本面一塌糊涂。而那些老实做业务的公司,管理层看着自家股票无人问津,心里苦啊,只能含泪加大分红,或者搞点回购,像个笨拙的直男,只会用“多喝热水”的方式来表达爱意。
而我们这些散户,就在这种撕裂中被反复收割。听故事的,可能在山顶站岗;信价值的,可能要忍受漫长的寂寞,甚至怀疑人生。
所以,那些百倍市盈る率的公司,就像分子料理。看上去高大上,吃一口全是泡沫,价格还死贵。你吃的不是饭,是那个逼格,是发朋友圈的素材。而那些低估值的绩优股,就是你家楼下的兰州拉面,朴实无华,但扎扎实实能让你吃饱。
现在的问题是,一群人刚吃完拉面,扭头就去朋友圈发自己吃分子料理的照片,顺便还要鄙视一下吃拉面的人“没品位”。
那这些被打骨折的“兰州拉面”们,真的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吗?
你说外资是傻子吗?显然不是。
那帮掌管着几万亿养老金的老白男,人均一个个都是人精,算盘打得比谁都精。他们为啥要跨越重洋,来捡我们嫌弃的“便宜货”?
因为他们见过的世面多,见过太多潮水退去后,那些在沙滩上疯狂裸奔的“时代弄潮儿”。什么叫专业?专业就是不跟你谈梦想,只跟你算账。
浙江鼎力,搞高空作业平台的,海外收入占比第一次干到四成以上,北美订单增长了67%,这业绩够硬核吧?结果研报一出,评论区全是“工程机械周期见顶”的鬼故事,一句话就把67%的增长给定义成了“回光返照”。
捷佳伟创,搞光伏设备的,HJT设备订单拿到手软,技术壁垒明晃晃地摆在那,结果呢?股价跟着整个光伏板块一起被“杀估值”,像极了那个考了全班第一,回家却被爸妈骂“为什么不是全年级第一”的倒霉学霸。
这些现象的背后,是一种典型的“瞎积薄发”后的市场情绪。前两年靠着放水和故事冲上天的板块,现在故事讲不下去了,就开始互相踩踏,顺便把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也一起拉下水。
市场短期是投票机,长期是称重机。这句话都快被说烂了,但信的人不多。
因为称重需要时间,而大多数人,等不起。
有人可能会问,现在冲进去,会不会接到下落的刀子?
我没法回答你。我只能给你讲个老故事:很多年前,当茅台的市盈率还在25倍的时候,市场上铺天盖地都是“白酒见顶”、“泡沫太大”的声音。
估值这个东西,就像体重秤上的数字。有的人是肌肉,有的人是肥肉。只看数字,看不出健康状况。但当一个浑身肌肉的人,体重和一个瘦弱的胖子一样时,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东西出错了。
历史上,这种极端的估值差异,十年里也没出现过几次。而之前的每一次出现之后,那些被嫌弃的“低估值”指数,都在大家不注意的时候,悄悄地跑赢了市场一大截。
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自己,但它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。
剩下的,就看你是想成为那个在喧嚣中默默押韵的人,还是继续站在高高的山岗上,为别人的故事,鼓掌。
本报(台/网)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洪萨配资-洪萨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公司平台-短线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